大事记
国际子午圈大事记

上世纪90年代初

国际子午圈概念最早由魏奉思院士提出

2008年~2010年

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国际子午圈计划工作奠定了合作基础

2012年

获得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一期)》支持

2017年3月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听取了国际子午圈的汇报,初步认为符合国家需求。开始着手组织队伍编写,王赤、窦贤康、吴健作为编写组负责人

2017年5月

召开国际子午圈研讨会,国内外80余人参加讨论,会议达成共识:总部设立在北京,做总体协调工作

2018年5月

与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网(EISCAT)签署关于EISCAT-3D的合作协议

2018年6月

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深化论证与示范” 课题支持(500万)

2018年10月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续签合作协议,明确共同开展国际子午圈项目的合作

2019年3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日地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共同参与国际子午圈项目

2019年4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俄罗斯极地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共同参与国际子午圈项目;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墨西哥新莱昂自治大学签署意向合作协议。

2019年6月

山东大学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签署补充协议,明确共同参与国际子午圈项目;法国巴黎天文台和比利牛斯天文台发函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支持在国际子午圈项目上开展合作

2019年11月

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子午圈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2019年12月

SCOSTEP发函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支持在国际子午圈项目上开展合作

2021年1月

中国科学院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正式启动

Copyright @2005 2015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Zhongguancun Nanertiao 1,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China ICP: 京ICP备05061203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