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国际子午圈空间天气培训班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11-19
2025年度国际子午圈空间天气培训班(2025 IMCP Space Weather School)于11月10日至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举办,并于11月16日胜利闭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雷久侯教授、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蒋一琪处长、挪威北极大学Juha Vierinen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AS)与亚洲大洋洲空间天气联盟(AOSWA ,Asia-Oceania Space Weather Alliance)联合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 ,President未配对的括号或引号!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Initiative)、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学宇宙地球环境研究所(ISEE ,Institute for Space-Eart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Nagoya University)的支持与资助。
本次培训共有约70名来自21个国家的师生参加,学员中共有来自秘鲁、马来西亚、巴西、俄罗斯、阿根廷、泰国等19个国家的42名学员参与。授课团队由14名国内外空间天气与空间物理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来自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INPE)的 Joaquim Eduardo Rezende Costa 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 Yuichi Otsuka 准教授、挪威北极大学(UiT)的 Juha Vierinen 教授、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的 Jayachandran P. Thayyil 教授、南非国家航天局(SANSA)的 Michael Kosch 教授等 5 位国际讲师,以及来自中国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 9 位专家。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基于国际子午圈计划的日地空间天气探测与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课程与实地考察,培养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对空间天气全链条物理过程的理解,促进国际子午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讲师授课,还设置了实地考察以及需要动手分析和操作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由学生分组完成,并安排了充分的答疑互动时间。最后本次培训学校的科学委员会根据课后作业的展示汇报,评选出了成绩优秀的3个小组获得了优秀学员奖。
闭幕式上,“热带高校联盟”发起单位海南大学代表骆清铭校长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主任共同签署了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双方在赤道及低纬地区的探测能力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王赤主任还与挪威北极大学(UiT)的 Juha Vierinen 教授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推动国际子午圈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发展。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并牵头,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为基础和核心,联合东经120°、西经60°子午圈沿线的十余个国家或地区的千余台仪器形成全球分布式地基探测网络,对日地空间进行全纬度全天候扫描观测,研究空间天气的全球特征和传播规律,以及与全球变化的相互影响,为应对地球灾害和国家空间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宜居地球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合作国家,尤其是赤道和低纬度国家在空间天气地基监测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

图: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国家分布

图:培训班合影

图:培训班花絮

图:签约仪式